今天是臘八節(jié),單位里特地給我們煮了臘八粥,喝了這臘八粥就覺得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。雖說是在上班,但路上已稀稀拉拉聽見喜慶的歌聲、起落的鞭炮聲,以及路上來來回回騷動的人群,讓心情也隨之跳動不止。讓我忍不住地自問,又一年了,我還需要準備什么嗎?
“有錢沒錢,回家過年”對于在外鄉(xiāng)漂泊、打拼的旅人及游子來說,每逢佳節(jié)倍思親,尤其是春節(jié),幾千年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延續(xù)的萬家團聚的日子,更會刺激外鄉(xiāng)人的歸家之心。辛苦操勞奔波了一年,回家過年的決心與毅力融化了生活的一切苦難和不幸,讓一切“不回家”的理由與搪塞不攻自破,毫無立錐之地,即使是身在天涯海角,哪怕是活的一敗涂地……
可不知怎地,眼看就要過大年了,越來越覺得現(xiàn)在一切從簡了,也許是整天在忙忙碌碌中度過,也許平時幾乎和過年差不多,不愁吃穿消遣了,漸漸地感到一年一年就這樣過吧,有時候更多的是感嘆歲月的匆匆了;蛟S是隨著年齡增長的緣故,總覺得過年的索然無味,慢慢的竟然懷念起小時候過的年來。
兒時的記憶里年味香甜醉人。小時候,最開心的事是下雪。不是因為下雪可以堆雪人,也不是因為下雪可以打雪仗,而是因為下雪了,年就近了。過年,就能吃好東西,穿新衣服,領壓歲錢,放鞭炮……過了小年,家里就開始忙的不可開交,給孩子買新衣,置辦年貨,什么水果糖,瓜子等等,小時候的東西沒有現(xiàn)在的這么多,卻總感覺味道還是小時候的好,就普普通通的水果糖,都會覺得特別甜。置辦完年貨,家家戶戶開始打掃衛(wèi)生。里里外外,角角落落,灶房,屋里屋外,前院后院,都要徹徹底底的打掃一次,往常不起眼的地方也要打掃。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說“新的一年、新的開始”。打掃完衛(wèi)生,媽媽們擇日又要開始蒸饃,什么糖包子、菜包子、豆包子、饅頭等等,蒸饃的這天,媽媽們會從頭天晚上活好面,等到第二天,就開始一籠一籠蒸起來,我最樂意的就是幫媽媽收拾蒸好的包子,熱氣騰騰,白白胖胖,特別喜人。蒸完包子,媽媽又得忙著做炸果,炸丸子,通常是媽媽炸,我們就站在邊上吃,別有一番風味。而真正到年三十這天,大家都穿上新衣,一家團聚,吃吃喝喝,大人們嘮嘮家常,孩子們在一起嬉鬧,那暖暖的溫情著實讓人回味無窮。下午大家又忙著貼對聯(lián)、掛燈籠、貼窗花、放鞭炮,村子里彌漫著一股股肉香味,一股股火硝味,熱鬧的旋律在此時響起,更添一份喜慶,傍晚時分的村莊,籠罩在一片和諧、熱鬧、喜慶的氣氛當中,家家戶戶門前的紅燈籠照的人心里頭暖暖的、熱熱的。初一早上,吃完餃子,家家戶戶又忙著相互拜年,孩子們見長輩就跪,磕頭領壓歲錢,單純的孩子們不會去計較壓歲錢的多少,而長輩們也不會計較該不該給,只要孩子跪地磕頭就會毫不猶豫的掏出壓歲錢。其樂融融。而這種氣氛一直會持續(xù)到元宵節(jié)。
現(xiàn)在回想起兒時過年,還時不時地沉醉在回憶里,久久不能自拔。可能是現(xiàn)在社會發(fā)展腳步的急促夾雜著身份有了變化,讓我們不得不為生活奔波,過了初六就得趕著回去上班,為一年的血拼做好準備。
行走在夜晚的路上,心里空蕩蕩的,總覺得缺少些什么,滿大街的電子燈籠,卻懷念起小時候的紙燈籠來,無緣無故的覺得年漸行漸遠了,伴隨著現(xiàn)在提倡文明過年,少放煙花炮竹,讓年味越來越淡了。
時光依舊,日子依舊。孩子們開學了,我們也上班了。
|